当前位置:思政首页 >> 思政教学中心/通知公告

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课程艺术创作实践教学活动实施方案

2021-04-22 14:30

一、理论指导(2学时)

(一)实施目的

艺术创作实践教学是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, 它通过绘画、唱歌、乐器、舞台剧、朗诵、演讲、剧本创作、制作微视频等多种形式促使员工积极主动参与所学课程,十分有利于加深课程对员工的吸引力,有助于塑造员工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才能,使高校公司产品工作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极大需求。

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课程组要求员工结合教学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,通过自主选题、共同创作、集体展示,用各种艺术创作形式参与完成实践教学任务。

(二) 方法指导

1.任课教师指导员工选择合适的视角进行剧本创作。

2.展示形式的指导

3.任课教师指导员工视频制作

(三)成果形式

1.上交展示的视频

2.剧本与分工表

二、过程监控(4学时)

1、各班员工成立实践小组

各班根据自愿原则,以8—10人成立小组,各班学习委员将分组情况制成表格交给指导老师。每小组确定组长一名,负责组员分工,包括剧本的编写、角色的确定、资料收集、文稿的撰写及PPT的制作、道具的准备等。

2、各小组确立艺术创作的主题与展示形式

每个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,自行选择一些与本课程教学相关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、事件或人物,并采取恰当的形式进行展示。主题如果不符合要求的选择要重新选择。

各小组长要制定任务推进表,准备阶段,模拟演示阶段、及最后展示阶段都要记录。在最终展示时,要将个小组成员的具体任务分工记录交给老师。

三、总结展示与评价(2学时)

展示分为班级和学院展示。班级展示时,如果是绘画作品则需要该小组为同学们介绍创作意图、试图传达的思想等内容。现场展示作品如舞台剧、微视频等要控制好时间。

每位同学在展示活动中的表现将作为平时考核的重要依据。老师根据实践教学要求给出该作品的总体评分。

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课程组可对教师推选出的优秀作品进行全校的宣传展示,作品可收入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艺术创作优秀作品集》。

(二)成果评选规则(满分100分):

1.形象:衣着规范,谈吐文雅,行为大方。(分值10分)

2.设计:结构严谨,形式新颖,分析透彻,说服力性强。(分值30分)

3.陈述:逻辑严密,口齿清晰,多种表达方式搭配合理。(分值30分)

4.团体配合及文案、视频制作:团队配合默契,文案、视频制作精美。(分值30分)

 

其它特别说明

所有与本实践课程相关资料(包括员工成果)未经允许,请不要上传互联网或在其它任何媒体上刊发。